倾听:守护中医药的薪火——蔡宝昌

 新闻资讯     |      2021-03-12 18:04

2018年6月9日是第11个6·9国际档案日,围绕“档案见证改革开放”主题,小编特别奉献《倾听:守护中医药的薪火——蔡宝昌》,敬请欣赏!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它以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显著的疗效,守护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相传早在远古,便有炎帝神农亲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此后著成《神农本草经》,救时疾,立医道。

  传说真假,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的祖先,确是在与大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创造了中医药,传承千年而不衰。

  中医药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秘密是什么?

  蔡宝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对中医药最初的认知,始于上世纪的知青岁月。

  蔡宝昌:“我是1952年出生于上海,作为老三届最后一年初中毕业生,1968届的,上海市虹口中学毕业之后,我就到当时的江苏省南通县李港乡,作为知青插队落户的。

  在农村,我干了七年半,作为知识青年,七年半,(对)农村有着比较深厚的感情,包括农作物在内的,包括赤脚医生如何用中药来防病治病等等,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看到赤脚医生会用当地的一些中药煎煮了之后给病人服用,或者是外部有些创伤,用中药调服了之后,效果还比较好。”

  当时,蔡宝昌没有想到,自己与中医药的缘分才刚刚开始。几年后,他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考上了江苏新医学院药学系。

  蔡宝昌:我毕业的时候已经是南京中医学院,我毕业之后留在了学校,并且到中药炮制教研室工作。

  在学校里我还参加了当时恢复高考进来的77届78届这种大学生的课程,也就是说和他们一起上课,我留来当助教

  有的专业课我是他们的老师,一起上这些的基础课,补课的时候我是他们的同学,同样参加他们的一些数理化,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的一些,也就是说考试,我认为这些经历对我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后来一次偶然机会,我们和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有些校际的合作,趁着也就是对方到我们学习来交流的机会,邀请我到日本去进行也就是说,进修,当时呢,时间也就是比较短的,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后来到了日本之后,我感觉到在科学研究的基础方面,中国和日本的差距,还很大,当时的日本学习的条件,研究的这个条件的确是远远地高于中国,所以我想就利用这些短暂的这个进修的机会,的确抓紧得分分秒秒的时间,去学习,那个同时呢,利用他们当时先进的一些仪器设备,做一些实验。

  在日本期间,蔡宝昌没有游玩任何景点,却几乎走遍了日本的汉方药厂。这位36岁的中国留学生,执着地想通过了解这些药厂,搞清楚日本的汉方药到底先进在什么地方。

  蔡宝昌:日本只是在一些药理,化学,分析方面,机制的研究方面,在某些领域比中国先进而已,并不是所谓的,好像在好多方面都超过中国,过去现在都是这种情况,那么他的这些药,可能一些汉方药,在国内比较受欢迎,在国际可能贸易的份额比较大,源于他对质量的控制,质量的管理方面,的确还是比较严的,但是中国现在正在迎头赶上,也就是说如果大家都能够从中医药的种植加工制剂管理,都能严格的话,我们将在不远的将来全面地超过,在这个领域里全面地超过日本,这个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他重点只是在经方的研究方面,210个张仲景的《伤寒论》的研究,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中医药处方是15万个,那是他的多少倍了。但是他有先进的地方,我们必须要咬紧牙关地去刻苦地学

  我前后一共经历了三年零七个月的时间,拿到了博士学位之后,我第二天我就回国了。

  回国了之后我当时就想如何把日本的一些先进的技术,能够应用到我们国内的大学里的教学、科研当中,我又开始了在中药的质量,也就是监管过程当中如何用指纹图谱来进行质量控制。

  指纹图谱是一个什么概念,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不管是谁,你仔细的观察,包括一家人在内指纹纹路都不一样的。那么用以来鉴别真和伪,真假。作为一个中药来说,可以把它里面的化学成分通过光电效应转化,化学成为检测者,然后通过一定的图谱也就是展现出来。

  以这个来确定一个中药材一个饮片的真伪和质量的好坏。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直到现在在中药界也是普遍使用的。当时在国内呢,在中药材的饮片当中,率先提出甚至在实践当中运用,我可能是比较早的。

  指纹图谱技术,既可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也可实现中药生产的质量把控。

  传统中药在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交融中,实现了质量与药效的真正结合。

  作为先导,蔡宝昌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西方。1998年,蔡宝昌求学美国,他此次远渡重洋的目的,是要学习西方经验,为中国中医药学开创一条特色的产学研道路。

  2008年,回国后的蔡宝昌引领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人员与南京高新技术经济开发总公司合作,成立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有限公司,将理想付之以实施。

  蔡宝昌:我们一直是在提倡培养创新创业的人才,但是结果是我们的教师本身又没有这样的经历,或者这样的理念也比较薄弱,教师本身不具备你怎么去教育和培养出真正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呢。

  我所以到美国回来之后,我就想,我要走出一条这方面也是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的道路,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这种模式。

  我相信自己最终会获得成功,尽管难度非常的大,因为我们这个产学研的基地既要完成办企业的这个初衷,也要真正意义上实现产学研的合作,这点我做到了,就是把企业的发展和我们学科的建设,和我们专业的建设,和实验室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一体化。

  我们中药炮制研究室,创立了十个全国性的科技方面的平台和行业协会的平台,这些平台实际上是和我们创办的南京海昌中药集团的企业的发展是完全吻合的,我们从创办开始形成了五个板块,组成一个产业链,我们有中药材这个板块,有中药饮片这个板块,有中成药这个板块,有药食同源的健康产品板块,还有一个就是中药的加工、炮制设备及相关的制药器械的板块,五个板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我们的确是做到了从田头到口头全参与。

  同时和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专业建设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我们现在实验室说实在的,恕我直言,现在在国内外应该总体上,科学研究发面还处于领先的地位,同时它又是整个中药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使我们学校的中药学顺利地进入了双一流学科建设,所以这一点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我选择的这条路,也就是产学研结合的这条路。

  中医药讲究“贵和尚中,善解能容”,从古自今,正是这一理念,使得中医药在博采众长的同时,又能始终保持自身独立,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蔡宝昌在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的同时,特别注重对中药古方的挖掘研究。

  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几千年来老祖宗传承的智慧,如那一握青蒿,又一次历久弥新。

  蔡宝昌:相当一部分的研究,新产品的开发,我认为是要来自于历史的一些积淀。作为中医药来说,首先从历史的文献当中,去进行搜索,去发掘这些经方验方和历史的这种记载,然后进行一些新药的开发,这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某种程度上说他也是必经之路,这是区别于西药的研究,也就是说既是独特的,又是比较好的路。

  中医药的文献,也就是“档案”。历代名医精诚济世,经验累积的结晶,就是通过一本本中医药档案,得以传承、弘扬,并且不断出新。

  蔡宝昌:中医药它是古人进行历史的积淀,经验的积累,文献的记载,千百年遗留下来这个是有效的,然后我们再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进行实验室的研究,研究再认为是有效的,然后再用到临床上,这个比西药来说,成功的几率更大,还有我认为是更为科学。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古人,真是用了高昂的代价,某种程度上来是人体药理学,是在临床上研究,经过尝百草,哪些是有效的,那些是有毒,历史的文献记载下来告诉后人,哪些是可用哪些是不能用的,然后,现在人利用古人记载下来的进行验证,进行研究,然后开发出新的剂型,让现代人进行使用,我认为这个,成功的几率会更大,更接近于我们人类的使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古籍图书馆里,一本本孤籍珍本,如同一卷卷医药档案,熠熠生辉。蔡宝昌怀着对中医药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创新的可能。

蔡宝昌:有文字记载的中医的处方,有十五万个,据文献的报道,我们学校编的《中医方剂大词典》就达到了九万九千多个了。

我们学校,现在在一些古方的挖掘上面,在一些传统文化的挖掘方面,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们现在,创办企业并进行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我们也在积累,也就说同时包括产品开发方面一些资料的保存我们也很重视,将来呢我们想会和江苏省档案局,这方面进行也就是很有效的合作,我们认为像中医药,也就是知识的宝库,不属于一个人,而属于整个社会,我们今后一定会进一步地加强这方面的一些工作,同时跟这里专门的机构进行有效的合作。

 正是因为蔡宝昌的努力,从阴阳到五行,从民间到学院,中医药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于健康的参悟,进行着全新的蜕变。

  中医药的薪火,也正式因为蔡宝昌为代表的守护者的努力,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